基于感知层采集系统的完善,电网系统各个要素才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实现能源业务数据化。
完成与自治区大数据平台对接,加快推进无人管理小区供电资产接收。以强烈时代担当,着力加强队伍建设。
全面实行三省服务新模式,实施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完善提升工程,加速服务升级。公司第二季度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全力推进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加快推动年度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见效。肖世杰国网浙江电力董事长、党委书记国网浙江电力将认真贯彻公司二季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率先引领三型两网企业建设的战略要求,提振精神、攻坚克难,推进电网和企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二是准确把握三型两网建设这条工作主线,遵循顶层设计、注重基层创新,在现有基础上继承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统一标准、聚焦价值、集约建设、经济实用、稳步实施、共建共享,主动改造提升传统业务,着力拓展新市场、开辟新领域、打造新业务,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国网四川电力将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狠抓现场安全管理来全力保障安全稳定。
二是加快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一步优化电网发展思路,加强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高质量建设重点工程,积极促进新能源发展,统筹推进地区电网转型升级,加快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寇伟董事长精准把脉,分析问题深刻,部署工作具体,凝聚了公司建设三型两网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强大合力,为我们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统一思想行动、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是推动新业态发展重要引擎,新业态实现突破发展的关键在于商业模式创新,以服务创造价值。
海岛地区微电网:利用海岛新能源、建设海岛微网是解决我国海岛供电问题的最佳选择,目前共建成10个,主要是离网型微电网,包括:浙江南麂岛微电网试点、广东珠海东澳岛微电网试点、海南三沙市永兴岛微电网等。南方电网也于2019年初印发《关于明确公司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电力新业态分布式能源、微网以及综合能源系统从早期的分布式天然气多联供到近期的新能源供能系统,再到微电网、多能互补和综合能源系统,通过先进信息技术、能量管理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能源电力新业态的兴起。新业态必将推动能源电力商业模式的创新。
2018年7月,我国目前容量最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江苏镇江电网侧储能电站并网运行,该项目分等8个储能电站,采用分散布置,统一调度技术方案,总容量为101 兆瓦/202兆瓦时。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示范项目:十三五以来,国家已批复 互联网+智慧能源等试点示范项目55个,其中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12个、园区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12个、其它及跨地区多能协同示范项目5个、基于电动汽车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6个、基于灵活性资源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2个、基于绿色能源灵活交易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3个、基于行业融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4个、能源大数据与第三方服务示范项目8个、智能化能源基础设施示范项目3个。
或者只下网不上网,对电网而言作为负荷的形态存在,因此也谈不上电力新业态。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将带来电力营销管理、交易管理的变革,对于综合能源系统,需要结合电力、油气体制改革工作,创新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管理和运行模式,推进售电业务放开改革和油气管网放开改革。又如,大量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带来电网规划管理和电力统计管理的变革。城市微电网:多集成新能源、提供高质量及多样性的供电可靠性服务、冷热电综合利用等,已建成13个,以并网型微电网为主,包括: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微电网、佛山冷热电联供微电网、江苏南京供电公司微电网等。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年03期,作者何永胜、李琼慧、李娜娜就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告别补贴思维,结合能源电力体制改革,通过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促进新业态在市场中实现价值。早期分布式能源应用形式主要以天然气热电联供为主,通常接入电网,只上网不下网。我国分布式电源尚未建立统一的全国范围统计口径,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到2018年底,我国分布式电源1装机约为7500万千瓦 ,占电源总装机的3.8%。
新业态发展现状分布式能源、微网及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电源:近年来,技术进步带动分布式电源经济性持续提升,加上新能源布局调整、电力改革深化、新城镇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各方参与分布式电源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分布式电源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由于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出力特性的波动性,主要以并网实现风电、光伏发电的经济高效利用,这种类型分布式能源既上网又下网,对电网而言既是电源又是负荷,成为电力新业态。
从我国己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的技术分布上看,主要以锂离子、铅蓄电池为主。对于储能,鼓励建立与电力市场化运营服务相配套的储能服务补偿机制。
客观来看,大系统比小系统更具有规模效应,能源效率相对较高,但由于分布式能源系统能够实现热电联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也得到了广泛关注。2018年6月,总规模为101兆瓦/101兆瓦时的河南分布式电池储能示范工程首批示范工程投运,该示范工程采用分布式布置、模块化设计、标准化接入、集中式调控技术方案分布在9个地区的16座变电站。对于分布式能源以及综合能源系统,需要创新商业模式,鼓励采取电网、燃气、热力公司控股或参股等方式组建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从事市场化供能、售电等业务,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服务等市场化机制。对于储能,需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鼓励各种形式的商业模式创新,探索一批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形成基于电力与能源市场的多种储能商业模式。为顺应电力新业态的发展,国家电网公司2017年进入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成立了26家省级综合能源服务公司,2019年初印发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推进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发展2019-2020年行动计划》。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主要特点是电压等级低,一般在 35 千伏及以下。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又称综合能源系统,既是微网的升级版,又是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单元。新业态必将带来能源电力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
储能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投运的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为101万千瓦,同比增长159%。2018年电力新业态发展亮点纷呈,成为推动能源电网转型发展和能源电力管理变革的重要力量。
2018年,电网侧储能成为中国储能市场最大的亮点,全年新投运电网侧储能规模20.68万千瓦,占全国新投运项目总规模的36%,首次超过用户侧,跃居第一位。分布式电源集中在东中部和南方地区,其中浙江、山东、江苏、安徽四省合计约占60%微电网:根据已掌握的项目并网信息,国内已投运的微电网工程项目超过35个。
近年来,新能源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讯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能源行电力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电网形态功能的改变,也带来电力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电网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2018年底,甘肃省首个国家网域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试验示范项目获批,一期建设规模180兆瓦/720兆瓦时,有望2019年投运。2018年底,湖南省电网侧电池储能示范工程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60兆瓦/120兆瓦时顺利并网,该项目总规模为120兆瓦/240 兆瓦时。早期的储能系统是微网和综合能源系统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同时由于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能量密度低,更适合就近、以小系统方式利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分布式能源发展的主要形式。电力新业态的出现,将带来电网形态功能的改变。
其中锂离子电池累计装机68.7万千瓦,占68%。批复多能互补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17个。
近年来,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成本的大幅下降,用户侧储能系统、电源侧储能系统,特别是电网侧储能系统快速发展,成为一种电力新业态。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7〕1701号)。
微网:早期主要指微电网,电源以本地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通过增加储能单元和控制单元,成为高渗透率风电、太阳能等分布式新能源应用的高级形式。这些新的供能系统从离网型独立供能系统开始起步,以并网型实现广泛应用,既是电源又是负荷,成为电力系统中区别于传统电源和负荷的电力新业态。对于分布式发电,鼓励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也是尝试推动由过去对风电、光伏发电的度电补贴向市场化交易转变。偏远地区微电网:我国已在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的边远地区建设了一批微网工程,共计11个,以并网型微电网为主,包括:西藏措勤县微电网、蒙东陈巴尔胡旗微电网、青海玉树微电网等。
需要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适时推进能源电力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后来随着微网内电源的多样化,以及能源输出形式的多样化(由单一供电向供电、供热、供冷等多元供能),微电网发展成为微能源网。
南方电网公司率先发布《关于促进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紧接着,国家电网公司办公厅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关于促进电化学储能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电网侧储能是指直接接入公用电网、接受电网调度的储能系统。
如,分布式发电与电改融合,将催生大量局部发售一体化或发配售一体化模式,带来配电网规划管理体制机制的改变。对于综合能源系统,鼓励组建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从事市场化供能、售电等业务,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服务等市场化机制。